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火狐直播在线看    发布时间:2024-05-04 21:22:51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与分析:四、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股份回购专户中股份数量后的股份总数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5元(含税)。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173,754,389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700,387股后的股本173,054,002股为基数,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9,901,210.23元(含税)。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如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金额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公司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公司是一家拥有高性能卷式分离膜及相关专业配套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供应商。公司目前基本的产品包括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膜元件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等,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开展三大类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公司处于膜分离技术产业链(以下简称“膜产业”)的上游,为下游各类型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提供核心部件,是膜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环节。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物理、化学分离方法相比具有高分离性能、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征,可广泛应用于人居水处理、市政供水、零排放、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等水处理领域以及盐湖及矿石提锂、生命科学、食品饮料等物料分离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有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新产品、膜元件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和复合材料压力罐。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生产的反渗透膜片在多种应用领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产品在产水通量、脱盐率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按应用领域分类,公司反渗透膜片分为大产水通量家用膜、苦咸水膜、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等。

  反渗透膜主要以卷式膜元件的形式进行使用。膜元件是将反渗透膜片与进水流道隔网、导流布、产水中心管和抗应力器等用胶粘剂组装并卷制,在外部系统施加压力条件下,能够实现进水与产水分开的物质分离过程的最小单元。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膜元件新型号,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保证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并可量产4类反渗透膜元件产品,产品规格多达30余种,可广泛适用于下游多种应用领域。

  复合材料压力罐为物质分离提取设备中的核心部件,用以作为反应装置承载及发生容器,可覆盖民用、商用及工业等多种应用场景,高强度玻纤和优良性能的环氧树脂经立体缠绕后烘干固化形成,具有极高的结构强度,兼具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耐腐蚀性能、隔热性能和涉水安全性。

  公司具备较强的复合材料压力罐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开发能力,掌握了通过有限元分析、仿真模拟等手段对标准构型及异型、多孔、大口径等特殊构型产品进行结构设计的核心技术,积累了适用于逾四百种不同型号产品程序控制纤维缠绕及烘干固化技术,与此同时不断以技术驱动和差异化产品驱动的理念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保持产品的性能优势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的型号和应用领域,目前掌握5-63英寸较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相关产品已通过ASME、NSF和KTW等国际权威机构测试或认证,公司复合材料压力罐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一般材料的采购,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制定采购计划,重要材料或特殊材料订货由市场部召开订货专题会,组织生产部、采购部参加,根据合同价位、客户要求、产品工艺特性等条件确定采购具体要求。

  公司建立了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根据供应商的仓储、物流、生产能力、质量管理、资信、价格、付款周期等因素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合格供应商供货质量、交货期、价格、配合度等指标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公司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开展采购活动,与合格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般材料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根据签订的年度合同确定采购价格。

  生产部门根据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公司以客户订单为导向,销售部门按照客户需求的产品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等制定销售订单,并依据客户订单生成ERP系统内部销售订单,生产部对销售订单进行评审,结合生产工艺、库存情况、产能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及临时性调整计划并组织生产。同时,为加快交货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公司根据历史销售数据、预测销售数据和在手订单等因素,保留一定量的产成品安全库存。公司制定了《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品管部门严格进行品质监控,生产完成的产品确认符合标准或要求后方可入库。

  为拓宽市场和客户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针对目标客户和销售市场的不同,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来实现公司产品的销售。具体情况如下:

  直销模式下公司直接对接终端客户,能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时刻跟踪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并相应进行产品优化创新和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

  自有品牌销售模式下,公司通过销售团队与下游客户直接接洽并获取订单,据客户的产品规格要求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并提供必要的服务,产品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ODM模式下,公司接受下游客户委托,根据其要求进行产品研制、设计并自行组织生产向客户交付产品,下游客户以其自有品牌对外销售给终端用户。

  经销模式是指公司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售至终端客户的销售模式。公司产品的销售区域十分广泛,覆盖地区除中国境内以外,还包括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经销模式能够利用经销商的销售渠道迅速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公司与实力较强的经销商拥有长期合作历史,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经销商通过其自身渠道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围绕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开发研制新型膜材料及复合材料装备,在多年实践过程中,公司以应用目标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研发体系。

  公司制定了技术创新相关的规划和保障措施,建立了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并积极拓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渠道,依托广东省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的平台优势持续孵化新项目。在膜材料研制与膜元件生产方面,公司结合下游工程应用及民用领域需求,持续改良产品配方,完善生产工艺技术,围绕高脱盐率、高产水通量、抗污染、耐腐蚀、耐高压、低能耗等六大目标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在苦咸水膜、抗污染膜、家用膜、海水淡化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经验;在提锂业务方面开发了低温预处理纳滤膜、高盐浓缩膜及系统,解决了下游业主在提锂方面的需求。在复合材料压力罐及膜元件压力容器设计与生产方面,经过多年研发与技术积累,公司掌握多级尺寸、复杂构型的结构设计及产品加工技术,依据下游客户需求和工程应用实践,开发出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且符合NSF、ASME等国际权威认证的产品系列。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公司基于长期技术储备,为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设计和加工服务,进一步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

  公司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同国内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膜材料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与攻关,提升平台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是一家拥有高性能卷式分离膜及相关专业配套装备原创技术、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核心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新材料”领域高性能膜产业。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以实现不同液体或气体组分的分离、分级、浓缩与提纯。膜分离技术是以膜材料为核心,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功能实现的基于分子量级别的精细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可以根据目标物质分子量不同而实现分离,精度可以达到纳米级别,适用于产品的精制和深加工,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电子、水处理与净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膜材料的性质和化学结构对膜分离性能起决定性地作用,根据膜孔径的大小或阻留微粒的表观尺寸从大到小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前述各种类膜材料应用技术的简要情况如下:

  国外在高性能分离膜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在相关产品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美国、日本在高性能卷式分离膜领域的领先优势尤为明显,代表性企业包括杜邦水处理、日本东丽、海德能等。

  我国的膜技术研究及应用虽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从2000年以后,膜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项目数量和规模增速较快,膜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际著名膜技术企业将中国作为其重要市场,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编制的《2021-2022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2000年以来,中国膜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约为28亿元人民币,仅展全球总产值的1.7%,2014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亿元,2020年超过3000亿元,占全球总产值32%以上。近五年来年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12%左右。预计2025年我国膜产业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膜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膜材料以及其他附属部件制造,该环节中各企业通常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并安排生产;膜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膜分离装备加工及设备制造和膜分离技术工程公司,该环节中各企业根据下游实际应用场景,确定产品需求并向上游生产企业进行采购,采购完成后进行设备组装或系统集成,最终形成可以实际用于下游应用领域的膜分离工艺系统交付客户使用。

  膜材料的分离透过性能(产水通量、脱盐率等)、物理性能(结构性能、机械性能等)、化学性能(耐氧化性、耐酸碱性等)直接决定了膜产品的分离效果和效率。膜材料的研发和制造是膜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公司掌握膜材料及相关配套装备的核心技术,具备生产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片、膜元件、膜元件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的先进生产能力,处于整个膜产业链的上游。

  从膜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国外巨头仍占据着全球高端分离膜的主要市场份额。与国产膜相比,国外竞争对手在技术、品牌和资金实力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基本主导了工业膜、海水淡化膜、物料分离膜等膜产品的市场。不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生产工艺的改进,近年来,我国本土膜生产厂家正迎头赶上,产品性能与稳定性与国外巨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在普通家用膜细分市场,国产膜已经占到了70%左右,在工业膜和物料分离膜领域也逐步涌现出了一批以公司为代表的优秀内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国家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和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膜厂家凭借定制化的产品开发、优异的产品性能、贴身的一站式服务助力我国膜行业替代进口进程的加快。

  膜技术在工业用水处理、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自来水提标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推广应用是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膜技术特别适合现代工业对节能降耗、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重大需求,对保障用水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和能源清洁利用及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膜行业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纳米复合膜、高分子膜等,显著提高了分离效率和耐久性。同时,制膜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如表面改性技术、多层共挤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了膜的性能和稳定性。随着工业4.0的推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除了传统的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膜行业还开始应用于新能源、环保和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针对膜领域的下游拓展应用领域,国家也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指导下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其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等要求。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等要求。

  此外,2022年12月14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的要求,其中包括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而反渗透加纳滤膜的双膜法处理则是零排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工艺之一,随着国家及行业政策的推动,将会迎来快速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将带动吸附法加膜法下的膜技术应用,西藏盐湖的开发,海水提锂方案的落地,“吸附+膜法”技术在提锂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为反渗透和纳滤在新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扩大膜的应用边界,拓宽膜的应用领域,不断提升膜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膜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及创新技术,实现膜的多功能化,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211,760.82元,同比增加24.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940,130.87元,同比增加4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599,153.89元,同比增加50.83%。净资产为765,684,721.53元,基本每股收益0.2644元/股。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以现场会议的方式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通知于2024年4月10日通过专人、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送达全体董事。会议应出席董事6人,实际到会董事6人(这中间还包括委托出席董事1人,独立董事陈宏民先生授权委托独立董事王文学先生代为出席并行使表决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公司董事长谢建新先生主持。会议的通知、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等法律和法规以及《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法律法规,会议决议合法、有效。

  2023年度,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规定和要求,切实履行董事会职责,严格执行股东大会决议,有效开展董事会各项工作,保障了公司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根据2023年公司的经营情况与董事会的工作情况,公司董事会编制了《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3年度,独立董事根据《公司法》《上市企业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规定,忠实履行职责,认真审议各项议案,积极出席相关会议,客观、负责地参与公司决策,充分的发挥独立董事的独立作用,维护公司整体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自觉促进和维护董事会规范有效运作。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的《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

  (三)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履职情况报告〉的议案》

  2023年度,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定,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地履行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履职情况报告》。

  经核查,企业独立董事未在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以外的任何职务,也未在公司主要股东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与公司以及主要股东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或别的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企业独立董事符合《上市企业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规范运作》等规定中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相关要求。

  表决情况: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独立董事王文学、陈宏民、雷琳娜回避表决。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关于独立董事2023年度独立性自查情况的专项报告》。

  (五)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监督职责情况报告〉的议案》

  根据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切实对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23年度的审计工作情况履行了监督职责。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监督职责情况报告》。

  公司对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23年度审计过程中的履职情况做评估,并出具了《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评估报告》。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的《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评估报告》。

过滤器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需求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售后服务